入职泰宝的那天,阳光穿过玻璃幕墙,在“泰宝蓝”的标志上碎成一片粼粼波光。我攥着工牌的手心沁出薄汗——像一株刚移栽的幼苗,既渴望扎根,又怕水土不服,是车间前辈递来的那本《业务手册》接住了我的忐忑。封皮早已有了些许磨损,里面是工工整整的标准化流程,后来才知道,这是泰宝“传帮带”的日常:每一个新人,都会被一位师父亲手领进门,直至能独当一面。
刚进车间时,血袋焊接工作全凭一双手。师父教我“眼睛是最好的尺子”,温度够不够、焊缝匀不匀,全凭眼底那点儿经验。培训方式也很“直白”——师父就在我旁边示范,我焊坏了,他再示范一次,如此反复,直到那条焊缝平整得像原本就长在那里,看不出一点儿人工痕迹。那段日子,废品筐里躺着我几百个“学费”,也躺着师父无声的耐心。
2015年,车间迎来第一批半自动焊接机。亮闪闪的触摸屏、精确到千分位的焊接时间,让我盯着满屏跳动的数字直发懵。习惯了“凭经验判断火候”,忽然要“按按钮”,心里嘀咕:不如手来得准。师傅把我的手放在屏幕上:“以前靠手感,现在靠数据,说到底,都是要把活儿干漂亮。”
时间来到了2024年。那一天,车间里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式落成。领导在晨会上掷地有声地说道:“老员工的金贵,就在于懂机器的‘脾气’,这是花钱买不来的本事。”有人说“机器要取代人了”,但在泰宝,我亲身见证:机器把人们从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,却让肯琢磨的人有了更宽广的天地。我从那个曾经焊坏了几百个血袋的“新手”,变成能给自动化设备调参数的老员工——以前是手跟着感觉走,现在是数据跟着经验走。这15年的成长里,有我自己的坚持,更有公司给的底气,它总在前面铺好路,让我们能跟着时代往前跑。
这大概是最好的互相成就:泰宝用一代代升级的设备托举我们成长;我们用手中的技艺和心里的“谱”,让每一台新机器都能使出最大的“劲儿”。15年,我焊牢了无数血袋的接口,也焊牢了与泰宝的缘分——那些熬过的通宵、攻克的难题、跟着设备一起升级的日子,早已把“我”和“泰宝”熔成了一块铁。
这些年,我见过太多同样的故事:新人在师父的帮助下迅速扎根,骨干在技术攻关中破茧成蝶。公司像一片沃土,用制度、资源以及“敢让员工试错”的信任,滋养着每一株想长高的小树;而向上生长的我们,也用新视角、硬本事反哺这片土地——新人带来清风,老兵啃下硬骨头,一起把根扎得更深,把枝叶伸向更远的天空。
有人说成长是一个人的跋涉,可在泰宝,我懂得,当你想向上攀时,总有人递来绳索;当你想往前冲时,前面早已铺好赛道。我们与泰宝的故事,不过是无数相互成就的缩影:你给我成长的养分,我为你添砖加瓦,最终长成一片茂盛的森林。
这大概就是成长最美的模样——个人努力有回响,公司培养有回应;你托举我长大,我陪着你变强!